省重点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负责人简介(排名不分先后以立项序号为序)

发布者:史万兵发布时间:2022-07-11浏览次数:1084


薛二勇,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博士。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、教育学部学科办主任。教育部重大项目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”首席专家。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、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。北京团市委委员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专委会副主任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中国共产党特殊教育百年发展经验与启示(21tjfyjd01)”。


傅王倩,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讲师,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博士,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联合培养博士,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政策、发展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等。参与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中国共产党特殊教育百年发展经验与启示(21tjfyjd01)”。


余雅风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,教育部-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,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秘书长。《中国教育法制评论》(年刊)主编。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、全国教科规划、北京哲社、北京教科规划以及国家高端智库课题20余项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政策研究(21tjfyjd02)。”


张颖,教育学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8-2019年访问学者。主要从事学校管理、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。发表SSCI论文2篇,CSSCI论文5篇。参与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政策研究(21tjfyjd02)。”



贺荟中,心理学博士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获得了Laura Schreibman教授颁发的关键反应训练(PRT)技术的资格证书。回国后,首次将该技术引入中国,并开启该技术的本土化研究,与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其服务教师的培训,成绩显著。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多篇,出版专著3部,译著6部,承担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同伴交往与支持策略研究(21tjfyjd04)”。


杨福义,心理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。研究方向: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、认知与社会性发展、早期干预、言语语言干预、行为干预、教师专业发展等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专委员会理事,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,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专家,CSSCI期刊《心理科学》审稿人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上海特殊教育发展经验与启示(21tjfyjd05)”。


刘春玲,博士,教授,华东师范大学教师。研究方向: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、融合教育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。2019—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教师培训与课程改革学术委员会委员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研究(21tjfyjd06)”。


张小诗,在读博士,东北大学副教授。研究方向:职业指导、课程、生涯咨询。在《教育科学》《东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《现代教育管理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主持教育部课题多项,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生涯衔接视角下的残障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研究(21tjfyjd07)”。


胡雅梅,博士,副教授。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,研究方向:特殊人群心理发展。代表作品《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》《手语在听觉障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》《听觉障碍者的综合交流法》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聋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与教育(21tjfyjd08)”。



贺晓星,男,江苏徐州人。1962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。1980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,1982年公派留学日本,在广岛大学教育学部,先后获教育学学士、硕士、哲学博士学位。自19935月,任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。200107年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,2007-11年任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、匡亚明学院副院长。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。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,中国社会学会中日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。在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》、《教育学报》、《高等教育研究》、《南京大学学报》、《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》、《教育社会学研究》(日本)及Higher Education (Kluwer)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日文学术论文数十篇。2012年度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特殊教育发展的社会学探索——‘自然手语进高校’与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参与(21tjfyjd09)。”



宗晓华,男,1982年生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、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。2006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,获管理学博士学位。读博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, 2007年至2008年间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。2010年至2016年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。2013-2014年间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做访问学者。2014-2015年间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赴国立首尔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。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委员、江苏省高教学会教育经济研究会秘书长、多本教育类、经济类C刊的外审专家。在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,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、教育财政。主持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江苏特殊教育投入改进研究(21tjfyjd10)”。



顾平,男,19656月出生,安徽芜湖人。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《中国画学研究》、重点项目《宋画创作的文化情境考察》、一般项目《两宋画院研究》等多项。主要著作有:《林风眠》、《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: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成因研究》、《美术教育学导论》、《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》、《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研究》、《沚阜文存》、《中国画教育现代转型》等10余部,出版画册多部,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。获第三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等多项奖励。负责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特殊儿童视觉审美认知研究(21tjfyjd11)。”




崔燕,女,汉族,19731月生,江苏苏州人。中共党员,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,现任学院党委常委、纪委书记、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,兼任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。

19936月毕业于北京军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检验专业。19937月至19977月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1011部队政治部直工科干事、南京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秘书;19978月至20131月,历任共青团江苏省委科员、副主任科员、主任科员、副调研员,统战部副部长、省青联副秘书长,少年部副部长(主持工作)、部长、省少工委副主任。

负责开展江苏省少先队学科建设、活动课程建设和少先队辅导员职称建设试点工作。先后参与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少工委《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》《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》等课题研究,主持编撰《红领巾寻访党的足迹》《红领巾寻访江苏精神》等优秀活动案例集,主持编撰少先队教育丛书《红色旗帜》《金色少年》《绿色原野》(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)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特殊教育院校政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(21tjfyjd12)”。



   李志军,男,198010月生人,大学学历,硕士学位,现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监督检查处处长,曾获得校“优秀辅导员”、“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称号。发表核心期刊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》1篇(2018年内出版),省级论文6篇,参编教材2本,1个省暑期社会实践课题。长期担任《形势与政策》、《思想品德》、《军事理论》等课程教学工作。参与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特殊教育院校政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(21tjfyjd12)”。


薛瑶,汉族,中共党员,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监督检查处监督科科长。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,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。从事纪检工作以来,认真履行监督职责,参与纪检相关科研项目2项,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、优秀党员称号。参与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特殊教育院校政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(21tjfyjd12)”。


范莉莉,研究员。现任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。江苏省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、江苏省高校“创先争优”先进个人、江苏省“挑战杯”优秀指导教师、南京市科教文卫系统“最美女职工”的荣誉称号。主编高等学校“十三五”特殊教育规划教材《残疾人事业概论》,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相关C刊、核心期刊等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,同时为残联部门提供政策咨询,在各级残联开展了多场学术报告。曾经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,江苏省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、校青年教学标兵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、优秀科研管理先进个人、优秀教育工作者、优秀党务工作者、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主持全国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、中残联课题、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、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“重中之重”课题、江苏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等6项课题,参与8项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。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视域下残疾大学生发展现状与满意度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3)”。


赵晓驰,出生于1978年,中共党员,201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,长期从事手语语言学、聋人教育。现为特殊教育学院、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教授。国家手语翻译员等级考试考评员,国家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语言研究所所长,南京市栖霞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。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、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三下乡先进工作者、2018年被授予江苏省巾帼文明岗、2017年获得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、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、2014年获得第二届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、2014年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。

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中国手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”、中残联、国家语委手语项目“地方手语资源调查和保护研究”等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多项。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江苏地方手语调查与保护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4)”。在《中国特殊教育》、《现代特殊教育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

   张强,博士,副教授,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(主持工作)。研究方向:音乐学,声乐、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理论、戏剧治疗等。曾兼任中国歌剧音乐剧研究会会员,北京大学歌剧研究会会员,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,中央音乐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;江苏省第五期“333高层次人才工程”培养对象。出版专编著作多部(含合著);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0余篇。曾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“二等奖”、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“一等奖”、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“五项全能”比赛“优秀指导教师奖”、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“优秀指导教师奖”、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“优秀指导教师奖”等相关荣誉多项。曾先后承担并参与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研究课题”《中国歌剧与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》1项、一般课题3项;省部级、厅级课题5项。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江苏特殊教育音乐治疗与康复应用研究(21tjfyjd15)”。


徐琴芳,女,副教授,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,获得外国语与应用语言学硕士,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学在读博士,研究方向为语言认知与第二语言阅读障碍,现从事阅读障碍诊断和发展性障碍的脑机制研究。主编出版《特殊教育英语》编著1部,在SSCISCICSSCI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2008年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教师,江苏省“333”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。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厅级课题5项。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语言教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(项目编号:21tjfyjd16)”。


丁祖保,男,副教授,英语教育硕士,现任语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。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,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理事。教授英语专业《英语阅读》、《英汉互译》和《英语教学法》等本科课程;辅导教师学生(团队)参加比赛荣获省级奖项五次,指导青年教师在省级教学大赛(专业组)中获奖一次,获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奖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奖项。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和残障大学生英语融合教育,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多项,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0篇,曾担任官方翻译随团先后出访美国、印度等地。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融合教育语言教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(项目编号:21tjfyjd16)”。


刘翠兰,现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路径——基于融合教育背景的道德教育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7)”,在《齐鲁师范学院学报》、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、《当代教育科学》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。


吕雯慧,女,19749月,中共党员,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,获得教育史博士学位。现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、融合教育、教育研究方法。2012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。

目前,已经公开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0篇。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家庭教育、融合教育、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。家庭教育方面,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,具体为《论中国家族教化传递模式的近代转型》、《从家训看近代家庭教育中知识观的变迁》、《家族成员教化地位的近代变迁》;一般期刊发表1篇论文——《近代家庭教育中修身教育的转型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》。融合教育方面,先后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,具体为《论全纳教育视野下中国随班就读基本理论建设》、《论随班就读中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课程设置》、《论随班就读的政策调适》、《论孔子教育平等思想及其对全纳教育的启示》。教育研究方法方面,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,具体为《教育史研究中主观性的表现及意义》、《一种校本研究的过程模式——简介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进行校本研究的一般过程》;此外还有《让教师在校本研究中成长——一个校本研究案例的解读》、《苏霍姆林斯基论中小学教师的“教育研究”》等论文发表于一般期刊。

参与撰写学术著作《变迁与转型: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》, 该书主编为黄书光教授, 201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。 该书获得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论文类二等奖。

近十年来,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,主持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1项。目前有3个科研项目在研:中国残联的省级课题“残疾人家庭教育支持与家长参与残疾人教育的制度研究(项目批准号:19&ZC024)”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“亲子沟通与智障儿童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(项目批准号:2019SJA0535)”、江苏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“影响随班就读儿童学习动机内化的亲子沟通特征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:D/2020/01/02)。此外,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课题2项、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项。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路径——基于融合教育背景的道德教育研究”(项目编号:21tjfyjd17)”。


魏轶兵,现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学院副教授,多年来致力于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,担任的主要课程为: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,孤独症儿童心理雨教育、应用行为分析。在《中国特殊教育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孤独症相关主题论文26篇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孤独症核心障碍发生发展演变机制与教育干预等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8)”。


王梦媛,博士,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。研究方向:骨科疾病的康复研究、运动损伤后的康复研究。现承担ICF理论与指导等课程的教学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孤独症核心障碍发生发展演变机制与教育干预等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8)”。




   丁宝龙,副教授,现任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处副处长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残障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9)”。


吴冠磊,硕士、讲师。毕业于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。康复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。研究方向:青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。承担《就业指导》、《形势与政策》等课程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残障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19)”。


耿希,现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苏省特殊教育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特殊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路径与举措研究(项目编号:21tjfyjd20)”。基于此课题,于20226月,与A类权威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。



张慧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校长、党支部书记。作为最早一批开办培智教育的特校校长,张慧已经在特殊教育这个行业坚守了27年,初为人师的青涩感已然褪去,留下的是二十余年不变的特教初心。爱心、耐心、信心、恒心,贯穿于张慧工作生活的始终,她是秦淮特校师风最好的践行者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江苏省培智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(21tjfyjd21)”。


范里高教教师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校长,苏州教育领军人才,苏州市名校长,市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,苏州市教师(校长)培训基地导师。陕西师范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特聘研究生导师,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,中国心理学会会员。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,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,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。持参与数字化IEP (个别化教育)管理平台的研发,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证书,目前已在多所学校推广使用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苏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现状调查研究(21tjfyjd22)”


王磊1978年出生,中共党员,正高级教师。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、望城校区执行校长,湖南省特殊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长。1999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,进入湖南省长沙市盲聋哑学校(2008年更名为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)工作,现为望城校区执行校长。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,省市级课题5项,2016年荣获长沙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。出版个人专著《心灵疗育—与自闭症孩子同行》《无声之美:王磊与聋童美术作品集》等,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。获湖南省优秀辅导教师、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、中国少年培育实践项目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。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“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”开放性课题“以课程为中心的现代学校治理实践研究——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为例(21tjfyjd23)。”